岁月,犹如坐上了宇宙飞船溜得飞快。转瞬之间,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要到了,这让我联想到九月九的礼仪之美。
《荀子·修身》曰:“人无礼则不生,事无礼则不成,国无礼则不宁。”我泱泱华夏,孕育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,传承着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,可谓:文明古国,礼仪之邦。
九月九日,重阳节。在古时,有诗佛王维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思乡沉吟;有孟浩然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的深厚情谊。
菊花黄,桂花香,在外的游子,每逢重阳佳节,会格外思乡思亲,渴望回家喝一盅女儿红美酒,以解乡愁!
如今,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寓意:尊老敬老。因此,九月九,又被称为“老人节”。尊敬长者,亦是中华文明礼仪之一,古人常说:“百善孝为先?!贝庸胖两?,“孝”在我国的礼仪礼节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。然而,随着我国的老年化逐渐到来,这敬老之仪却有失其势。
重阳节,敬老节。我国已悄然步入老龄社会,老年人被边缘化的问题值得我辈深思。不计其数的空巢老人,逐渐被现代高科技淘汰,老年人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。“天与秋光,转转情伤,探金英知近重阳。”重阳节到来时,古时有饮酒、赏菊、登高等习俗,而如今尊老敬老已成为重阳节的核心主题,但其不变的是人们对礼仪礼节的相知相守。饮什么、食什么或许并不重要了,孩子们的点滴陪伴才是最重要的。守住孝道,重现中华礼仪长存之风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!
不学礼,无以立;不知仪,事无成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应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,传承华夏文明礼仪之风,扬神州孝道文化之根。传统礼仪礼节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所在,重阳节理应被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,借助重阳节这一天,大力弘扬尊老敬老、守亲孝亲的中华传统礼仪美德,深掘其外在形式之下的精神内涵。我们更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,坚定正确的价值观,结合时代要求并发扬传统礼仪礼节,让华夏文明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。
流光不道孝情晚。漂泊的离人,不论在外多么风光还是失意,温暖的老家,永远是你的停泊的港湾;嘶哑的沧桑乡音,就是化解满怀疲惫的绝美的诗词。
尊老敬老的礼仪礼节永驻人们心田,一个尊老敬老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,一个尊老敬老的社会是温暖和谐的社会,一个尊老敬老的国家是知礼守礼的国家。我们应传承这礼仪风尚,承续文明薪火,让中华传统伴随着礼仪之风,沐浴在朝阳下,万代不休,天长地悠久!